
春节进入倒计时模式,“集五福”活动,又重出江湖。
用户打开支付宝,扫一扫人们身边出现的“福”字,经过手机识别,就有机会领取福卡,集齐五福,就能拼手气瓜分5亿。
因此,朋友圈里,人们各种花式换“福”、求“福”。商场、办公室里,也到处都是大家举着手机四处“扫福”的盛况。

有人好奇,各种形态的“福”字,为什么能被支付宝一眼认出呢?
事实上,在每年发起“集五福”活动前,支付宝团队都会事先启动一轮全国范围“福”字收集,确保春节期间大家扫的“福”字,能被准确无误地识别出来。
也许你还不知道,这项庞杂的收集任务,连续三年都是由“阿里众包APP”上的网友们来完成的。
1
每天打开阿里众包APP,刷新当日的“新任务发布”,是这三年来珠珠养成的习惯。
18岁时,珠珠辍学,在老家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煤矿工地上,做着控制绞车的工作。
2016年的一天,她在淘宝的必备工具里,发现了一个“兼职赚钱”的卡片。点进一看,是一个“阿里众包”的页面。在这里,可以认领各种兼职任务。
“说几句话就可以赚一两元,拍几张照片又可以赚三四元,慢慢积累,一个月下来居然也能赚到好几百元的收入。甚至比在煤矿工作时,还赚得多。”
从此,只要是不用出门的任务,珠珠都会去申领。

后来她直接下载了阿里众包app,上去接活儿。申领了一年多后,珠珠成了资深用户。
临近年关,平台上一个“福字”任务吸引了珠珠的注意。
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,每月保底能赚500元。任务多的时候,有3000多元。珠珠说,“等我攒够钱,就可以动手术了。”
2
珠珠用的阿里众包APP,全名叫阿里CCO人工智能众包。这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一个兼职平台。

40岁的代利华是两个孩子的宝妈,丈夫常年在外从事装修工作。
当时的代利华并不懂,从她手里收集到的“数据成果”,是用来为人工智能的识别技术做大数据的。她只知道任务操作简单、上手快,3小时就能收获80元的兼职收入。
阿里众包有一套自己的“游戏规则”:任务完成得越好的用户,越有机会拿到更丰厚的报酬。
如今,代利华每个月都能在平台上赚到1500多元。高峰时期,甚至能赚到五六千元。“足够贴补家用了,而且还能顾上两个孩子。”最近的“集五福”活动,她不仅自己玩,还介绍有零碎时间的朋友们,一起来玩。
一周的时间,平台上有超过1万个像珠珠和代利华一样的任务人,收集了近10万个或手写,或框图的“福”字。这些“福”字,通过众包平台被输送到了支付宝的AI开发团队手里。最终,为春节期间,那场浩浩荡荡的“集五福”活动,提供了前期的大数据资料,确保系统能实现“一眼辨福”。

3
除了“集五福”,做人体健康研究的科学机构,在平台上发布过“收集1000张不同的舌头照片”的任务。

数字100调研公司发起过对“滴滴出行“、“招商银行”、“海信”等用户做的使用调研。
上线两年多,阿里众包平台已为商汤科技、旷世、数字100、数据堂等上千家AI智能公司,提供了超过3个亿的数据服务内容,涉及人脸实别、自动驾驶、语音助手、安防、医疗健康、AI教育、智能客服等众多领域。
前不久,陌陌为了优化表情驱动的模型效果,通过阿里众包发布了一个收集表情的新任务:简单来说摄像头打开后,手机软件的卡通表情会跟着用户做一样的动作。

但是,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却要搜集上万个面部表情,让陌陌深度学习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唐三(化名)头疼不已。通过众包平台,陌陌最终收集到5000人次,近4万个嘟嘴、微笑、皱眉等表情。
唐三算过一笔账:“过去,像这样的收集任务,只能通过传统的调研公司。一般要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。而众包平台的用户基数大、覆盖广,像这次活动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能完成。并且,数据采集成本还降低了近30%。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。”
两年多时间,众包平台的用户数已经超过4500万,相当于杭州市人口的五倍。
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,人们利用的闲置时间和技能,就能获取一份收入,学生党、宝妈、以及残障人士,都在这儿找到了“工作”。